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海洋经济专题会议召开
发布日期:2019-12-21
12月20日,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海洋专题会议在青岛召开。中交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中国交建总裁、党委副书记宋海良;中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海怀;中国交建党委常委、副总裁周静波;中国交建监事会主席李森出席会议。一航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由广君,公司领导程志磊、冯海暴,及集团内40余家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共计150余人参会。
此次海洋经济专题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深入践行“五商中交”和“三者”定位,落实集团工作会精神,紧扣“改革调整与品质提升年”要求,明确海洋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和具体路径,凝心聚力,构建具有中交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
会上,宋海良作了题为《提升能力 加快步伐 真抓实干 向海图强 谱写公司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的报告。结合企业传统与新兴海洋经济业务发展趋势,宋海良强调,一是坚持战略引领,完善海洋产业发展顶层设计。要坚持“深耕海洋、运营海洋、服务海洋”的发展路径,全面打造具有全球核心竞争优势的一流“海洋经济综合服务商、投资商、集成商”,要有前瞻视野,注重规划先行和协同发展,实现集约高效发展。二是夯实体系支撑,构建适应性的产业发展体系。要完善海洋产业发展组织体系建设,通过组织架构建立、全面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等载体,进一步巩固涉海主业,鼓励做强做大海洋新兴产业。三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中交海洋品牌资源价值;加大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力度;加强海洋产业人才资源培育;打造中交特色海洋金融机制。四是强化协同发展,打造中交特色海洋经济全产业链。加强资源、信息、能力的共享共建,建立协同发展体系;重点围绕“产、融、信、智、技、运、服”七大要素,构建“中交+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优势合作伙伴+上下游企业+其他”的海洋价值网络发展模式;深度对接交通强国、区域一体化及协调发展,不断明确“海洋+海外”在海洋开发建设中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深度。五是以“334”为抓手,全力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优势类产业要巩固优化,重点拓展类产业要做优做强,选择发展类产业要精准发力。
王海怀表示,此次海洋专题会议是站在集团层面,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发展环境,深入分析海洋业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研究未来海洋业务重点拓展的细分领域,探索转型发展方向,要充分认识海洋业务发展对国家海洋强国建设的使命意义,对建设国家一流强国的突出意义,对推动中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要牢记使命,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助力中交集团率先全面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由广君作为全集团四家单位代表之一,以《因港而生 向海图强 以更昂扬姿态挺进“深蓝”》为题,从一航局发展海洋经济业务特点、一航局发展海洋经济业务的收获、一航局未来海洋经济业务发展路径思考三方面作了经验交流。
由广君介绍,在业务发展上,一航局成立74年来,紧随国家发展趋势,积极转型升级,由传统主业海洋经济业务不断向跨海通道、海上风电、远海工程、岸线整治等领域拓展,业务实现了单一向多元发展;在施工区域上,积极“上陆”“进城”“出海”,实现了近海向远海拓展;在技术装备上,组织科技攻关,培育一流技术,自主研发核心装备,实现了由弱小向雄厚的蜕变。多年来,一航局也在发展海洋经济业务中收获了良好了经济社会效益,提升了设备研发和项目管控能力,锻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针对下一步海洋经济业务发展路径,由广君指出,一是坚持战略聚焦,突出核心竞争优势。形成以海洋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海洋电力、环境保护为特色,海洋技术服务为辅助,适度多元发展的海洋经济业务综合体系。二是做优三级公司,突出项目履约支撑。全面落实“334”工程,在装备倾斜、项目分配等领域全面扶持,鼓励和支持一航局一公司、二公司苦炼内功,全面提升履约创效能力,打造一流的海洋工程公司,助力中交集团大海洋战略。三是持续守正创新,形成核心技术装备。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探索新领域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合作开发新模式。同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适时打造新装备,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充分发挥船机装备对走向“深蓝”的支撑作用。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与港航疏浚事业部执行总经理龚海分别系统分析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战略机遇,并结合中交海洋经济业务的发展潜力,聚焦未来重点海洋产业作了主旨报告。一航局、水规院、振华重工、中交海投、中国城乡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分别作了经验交流。
下午,参会人员共同到一航局承建的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进行了现场参观。